你當前的位置:主頁>>攀枝花簡介>>生活服務>>二十四節(jié)氣 | 二十四節(jié)氣:冬至 |
冬 至 冬至(Winter Solstice),是中國農(nóng)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(jié)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冬至俗稱“冬節(jié)”、“長至節(jié)”、“亞歲”等,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(jīng)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,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長的一天;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(qū)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、南方吃湯圓的習俗,諺語:冬至到,吃水餃,還有關于該節(jié)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。 節(jié)氣簡介 冬至節(jié)亦稱冬節(jié)、交冬。它既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是漢族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。 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!吨芏Y春官 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!蹦康脑谟谄砬笈c消除國中的疫疾,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。 《后漢書禮儀》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!边要挑選“能之士”,鼓瑟吹笙,奏“黃鐘之律”,以示慶賀。唐宋時,以冬至和歲首并重。南宋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:“十一月冬至。京師最重此節(jié),雖至貧者,一年之間,積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備辦飲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關撲,慶祝往來,一如年節(jié)!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,黑夜會慢慢變短。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過后,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進九”,中國民間有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的說法。冬至前是大雪,冬至后是小寒,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(jié)。 現(xiàn)代天文科學測定,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(又稱為冬至線),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。冬至過后,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,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,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,而夜晚漸漸縮短,所以古時有“冬至一陽生”的說法,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,陽氣又慢慢地回升。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,冬至十天陽歷年(元旦)。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(jié)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,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!稘h書》中說:“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!比藗冋J為:過了冬至,白晝一天比一天長,陽氣回升,是一個節(jié)氣循環(huán)的開始,也是一個吉日,應該慶賀!稌x書》上記載有“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……其儀亞于正旦!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。在中國傳統(tǒng)的陰陽五行理論中,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(jié)氣。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,稱為冬至一陽生。易曰: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。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后,來預測往后的天氣。俗語說:“冬至在月頭,要冷在年底;冬至在月尾,要冷在正月;冬至在月中,無雪也沒霜”(這是依據(jù)冬至日到來的早晚,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);俗語也說:“冬至黑,過年疏;冬至疏,過年黑”(意思是: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,那么過年一定晴天,反之,如果冬至放晴,過年就會下雨)。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,北方地區(qū)有冬至宰羊、吃餃子、吃餛飩的習俗,南方地區(qū)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、冬至長線面的習慣,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。各個地區(qū)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。 冬至又稱為冬節(jié),依照我國傳統(tǒng)的歷法,以五日為一候,三候十五日為一節(jié)或一氣,在一年里又分為十二節(jié)與十二氣,合稱為二十四節(jié)氣,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(jié)氣,擇日學上是依農(nóng)歷的節(jié)氣來選定吉課,而所謂的農(nóng)歷則為陽歷與陰歷的結合,陽歷指的就是二十四節(jié)氣(把太陽運行的周期分為十二個階段,再劃分二十四個節(jié)氣,一節(jié)一氣為一個月),陰歷乃為純粹的月份(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),日子都在公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。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:“一候蚯蚓結;二候糜角解;三候水泉動”,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,此時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;糜與鹿同科,卻陰陽不同,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為陰,而冬至一陽生,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;由于陽氣初生,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。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,因此和清明一樣,被稱為“活節(jié)”。 節(jié)氣起源 根據(jù)周朝的記載, 冬至貼消寒圖 [5]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,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,因此,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(xiàn)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,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,因此,也可以說:過“冬節(jié)”是自漢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“雖然冬至不是年節(jié),但人們習慣把冬至看成‘節(jié)氣年’的分界點”(《載敬堂集·風物記》)。陳志歲《湯圓》詩就反映了冬至節(jié)湯圓制作和人們度節(jié)意覺。詩曰:“顆顆圓圓想龍眼,耋齠愛吃要功夫。拌云慢舀銀缸水,摶雪輕摩玉掌膚。推入湯鍋驅白鴨,撈來糖碗滾黃珠。年年冬至家家煮,一歲潛添曉得無?””(摘自《江南靖士詩稿·節(jié)日詩》)! 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。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。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,是上天賜予的福氣。漢朝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例行放假。《后漢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后省事!彼赃@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,商旅停業(yè)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(jié)日。 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,現(xiàn)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(jié)慶賀。 就因歷法的不同,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歷歷法,認為冬至過后就是另一年的開始(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)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么受重視,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,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,所用的夏歷歷法有了很大的出入,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,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。 氣候變化 冬至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并且是最重要的節(jié)氣之一。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(jié)氣,古稱“日短”、“日短至”。冬至這天,太陽位于黃經(jīng)270度,陽光直射南回歸線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,相應的,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!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:“十一月十五日,終藏之氣,至此而極也!薄!锻ň暋ば⒔(jīng)援神契》:“大雪后十五日,斗指子,為冬至,十一月中。陰極而陽始至,日南至,漸長至也!薄躲∽駪椂瘸尽氛f:“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至,故曰冬至!痢撸瑯O也!笨梢娢覀兊墓湃藢Υ嗽缬姓J識。 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度最低,日照時間最短,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,冬至后便開始"數(shù)九",每九天為一個"九"。到"三九"前后,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,天氣也最冷,所以說"冷在三九"。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,這對于我國多數(shù)地區(qū)來說,顯然偏遲。冬至期間,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地區(qū)也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不過,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(qū),即使在當?shù)刈罾涞?月上旬,平均氣溫仍然在10℃以上,真可謂秋去春平,全年無冬。 飲食注意 冬至是養(yǎng)生的大好時機,主要是因為“氣始于冬至”。因為從冬季開始,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,由動轉靜。此時科學養(yǎng)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,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 冬至時節(jié)飲食宜多樣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,適當選用高鈣食品。食宜清淡,不宜吃濃濁、肥膩和過咸食品。冬天陽氣日衰,脾喜溫惡冷,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。吃飯宜少量多餐。應注意“三多三少”,即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纖維素多,糖類、脂肪、鹽少。 計算方法 冬至日期的計算[Y*D+C]-L 公式解讀:Y=年數(shù)后2位,D=0.2422,L=閏年數(shù),21世紀C=21.94,20世紀C=22.60。 舉例說明:2088年冬至日期=[88×0.2422+21.94]-[88/4]=43-22=21,12月21日冬至。 例外: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。 |
版權所有 © 民眾工作室.制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