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當前的位置:首頁>>工藝與材料>>材料科學基礎
第6章 表面與界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 界面結構(3)

    6.3.4 共格界面理論

    在共格界面理論中,主要分為共格界面、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三種類型。
    (1)共格界面
    界面質點同時處于兩點陣的結點上,將構成共格界面,其界面模型如圖6-28所示。實際上,晶體結構內部的質點都有最適宜的近鄰排列而處于低能狀態(tài)。但在界面上,每個質點需同時與兩側晶體表面質點進行鍵合,其中點陣位置的不一致性會增加界面原子的能量,產生界面能中的化學分量(γ化學),其大小與點陣位置不一致的程度有關。對于共格界面,這是唯一的附加能量γ共格 = γ化學。當界面上的原子間距差別不大,界面上點陣是能夠通過一定的畸變保持共格的,如圖6-29所示。相應引起的點陣扭曲 ,稱為共格畸變或共格應變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氫氧化鎂加熱分解成氧化鎂Mg(OH)2 -→MgO+H2O,就易形成這樣的界面(圖6-30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(2)半共格界面
    對于半共格界面,需要引進點陣失配度的概念。點陣失配度δ定義為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6-49)
式中:a 和aβ分別是α和β相無應力狀態(tài)的點陣常數。研究已表明,界面上的附加能量是與δ2成正比,相應二者的關系示于圖6-31。當δ較。<0.05)時,能形成共格界面。對于較大的原子失配度(0.05≤δ≤0.25),從能量角度而言,以半共格界面代替共格界面有時能量會更低。在半共格界面上,它們的不匹配可由刃位錯周期地調整補償(圖6-32)。對于上部的晶體,每單位長度需要附加的半晶面數 ,即位錯間距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6-50)
    對于小的δ,可以近似地寫成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6-51)
式中:b是柏氏矢量,b=(a + a )/2。對于半共格界面模型,可以認為在界面上除了位錯心附近外,其他位置幾乎完全匹配,在位錯心附近的結構是嚴重扭曲并且點陣面是不連續(xù)的。實際上,失配通常是二維的,在這種情況下,若界面包含兩組不平行的間距分別為 和 的位錯列,如圖6-33所示,則共格應變場可能被完全松弛。
     
    半共格界面的界面能可以近似地認為由兩部分組成:一項是共格界面的化學項γ化學,另一項是結構項γ結構,它是由失配位錯產生的結構扭曲而引起的額外能量,于是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γ半共格 = γ化學+γ結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6-52)
    根據布魯克(Brooks)的理論,晶格畸變能W可用下式表示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6-53)
式中:δ為失配度, 是柏氏矢量,G是剪切模量, 是泊松比, , r0是與位錯線有關的一個長度。根據(6-53)式計算的晶界能與δ的關系如圖6-31中的虛線所示。由圖可見,當形成共格晶界所產生的δ增加到一定程度(a與b的交點),再繼續(xù)共格連接,所產生的彈性應變能將大于引入位錯的能量增加,這時以半共格相連在能量上會更低。
(3)非共格界面
    當點陣失配度較大,如δ = 0.25,則每隔4個面間距就有一個位錯,從而導致位錯心周圍失配的區(qū)域重疊。因此,結構上相差很大時就不可能形成共格晶界或半共格晶界,而相鄰晶體間必有畸變的原子排列,這樣的間界就是非共格晶界。一般的說,兩種任意取向的晶體沿任意面結合時就可能得到非共格界面,如圖6-34所示。
    非共格界面的結構描述將更為復雜,但它們和大角晶界結構仍有許多共同的特征,例如,它們的能量都很高(大約在500-1000mJ/m2),界面能對界面取向都不敏感等。

第 [1] [2]  3  [4] [5] [6] 頁
版權所有    民眾工作室.制作